中国与伊朗的交往源远流长,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时期,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,两国通过贸易、文化和技术的交流,奠定了深厚的友谊基础,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背景下,中伊关系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成为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的战略伙伴。
历史纽带: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对话
早在汉代,张骞出使西域便开启了中伊官方往来的先河,波斯(今伊朗)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将中国的丝绸、瓷器传入西亚,同时将波斯的地毯、香料和天文知识带到中国,唐代长安城中的波斯商人、元代伊朗学者在天文历法领域的贡献,均体现了两国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。

现代合作: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
2016年,中国与伊朗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,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,两国在能源、基建、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:
- 能源安全:伊朗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,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为两国经济提供支撑。
-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:伊朗是“一带一路”的关键枢纽,中伊在铁路、港口等基建项目的合作(如德黑兰-马什哈德铁路)助力区域互联互通。
- 国际事务协作:在联合国、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下,中伊在反对单边主义、维护多边主义方面立场相近。
挑战与前景
尽管合作前景广阔,中伊关系也面临美国制裁、地区安全局势等外部压力,两国通过务实合作(如2021年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计划),展现了深化关系的决心,在数字经济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或将成为新亮点。
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代战略协作,中国与伊朗的关系既是文明互鉴的典范,也是南南合作的缩影,在复杂国际环境中,中伊携手并进,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,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“对话而非对抗”的东方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