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背锅侠到网络梗,本泽马‘背锅’文化的趣味演变
在足球迷和网络冲浪爱好者的世界里,“本泽马背锅”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经典梗,这个梗看似无厘头,却融合了足球圈的黑色幽默和网友的创造力,甚至超越了体育范畴,成为了一种通用的“甩锅”文化符号,这个梗究竟从何而来?它又为何能火遍全网?
起源:一场“背锅侠”的诞生
“本泽马背锅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4年前后的足球论坛,当时,法国球星卡里姆·本泽马效力于皇家马德里,球队在比赛中表现不佳时,部分球迷和媒体常将责任归咎于本泽马,认为他“不够carry”“浪费机会”,但事实上,本泽马的表现并非总如批评所言,甚至多次为球队贡献关键进球。
这种“无论输赢都让本泽马背锅”的现象逐渐被网友调侃,尤其在一些比赛失利后,球迷们会戏称:“都怪本泽马!”——哪怕他根本没上场,或者失误明明是其他球员造成的,这种夸张的“甩锅”逻辑,让本泽马成了足坛头号“背锅侠”。
破圈:从足球到万物皆可“本泽马”
随着梗的传播,网友开始将“本泽马背锅”应用到各种无关场景中:
- 生活场景:
“今天上班迟到,都怪本泽马!”
“手机没电了,肯定是本泽马的锅!” - 社会事件:
甚至在国际新闻的评论区,也能看到“本泽马出来负责”的恶搞留言。
这种无差别“甩锅”的幽默感,让梗彻底出圈,成为了一种通用的调侃方式,暗讽人们习惯性推卸责任的心理。
本泽马本人如何回应?
令人意外的是,本泽马本人曾公开回应过这个梗,2018年世界杯期间,法国队因本泽马未入选大名单引发争议,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“背锅”的调侃,他幽默回应:“如果大家开心,那我愿意继续背锅。”这种高情商的态度反而让梗更受欢迎。
为什么这个梗能火?
- 反差感:顶级球星沦为“背锅工具人”,形成强烈反差。
- 普适性:网友借此讽刺现实中的“甩锅”文化,共鸣感强。
- 无恶意:本泽马本人不介意,甚至配合玩梗,避免了攻击性。
“本泽马背锅”早已超越足球梗的范畴,成为网络文化中“躺枪”的代名词,它的走红既是网友创造力的体现,也折射出人们对责任归属的戏谑态度,下次当你看到有人甩锅时,不妨笑着接一句:“这锅,本泽马背了!”
(注:玩梗需适度,本泽马实际是足坛传奇,曾获2022年金球奖,实力毋庸置疑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