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5日,央视体育频道突然宣布暂停NBA季前赛(中国赛)的转播安排,引发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,这一决定看似突如其来,实则是中美关系复杂背景下,体育领域商业合作与政治立场碰撞的必然结果。
事件背景:从“莫雷事件”到转播暂停
2019年10月,时任NBA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社交媒体发表涉港不当言论,NBA官方以“言论自由”为由拒绝道歉,导致央视当年全面停播NBA赛事,此后,尽管NBA通过商业合作软化立场(如多次举办春节庆祝活动),但央视的转播始终处于谨慎恢复状态,此次暂停被外界视为对NBA近期“政治擦边球”行为的再次警示——例如部分球队在涉及中国主权问题时态度模糊。

商业利益与政治红线的博弈
NBA在中国市场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,转播权、赞助商和衍生品销售构成其重要利润来源,央视作为NBA在中国的独家转播平台,长期是双方合作的象征,当商业利益与国家核心利益冲突时,中国媒体的选择毫不含糊,此次暂停释放明确信号:任何企图在原则问题上“左右逢源”的行为,都可能付出代价。
体育外交的困境与未来
体育曾被视作跨越政治分歧的桥梁,但近年来,从冬奥会外交抵制到NBA转播风波,体育领域的意识形态对立日益明显,NBA若想重返中国市场,不仅需在商业层面修复关系,更需在敏感问题上展现尊重,而对中国而言,如何在开放合作与主权维护间找到平衡,同样是长期课题。
央视暂停NBA转播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全球化时代商业与政治博弈的缩影,当篮球遇上红线,比赛的暂停键已被按下,而重启的条件,始终握在原则与相互尊重的手中。